2022-06-04 13:33:15 信息编号:K218098 浏览次数:392
检测钢筋的力学性能,主要是通过拉伸试验来检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等指标。在钢筋施工验收过程中,也对其有明确的要求,比如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得小于1.25,而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得大于1.3。那么钢筋钢筋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是什么意思,这两个数值是越大越好吗?2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是多少?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解答。
钢筋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是什么意思?
这得先从材料是如何被破坏的说起。任何材料在受到不断增大或者持续恒定或者持续交变的外力作用下,最终会超过某个极限而被破坏。对材料造成破坏的外力种类很多,比如拉力、压力、剪切力、扭力等。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仅仅是针对拉力而言。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指标是从拉伸试验过程中生成的“荷载-变形”曲线得出;
①强屈比(实测抗拉强度:实测屈服强度)≥1.25
②超屈比(实测屈服强度:标准屈服强度)≤1.30
定义:
1、屈服强度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注意:屈服强度仅针对具有弹性材料而言)
首先,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遵循胡克定律。什么叫弹性形变呢?就是外力消除,材料会恢复原来的尺寸和形状。当外力继续增大,到一定的数值之后,材料会进入塑性形变期。材料一旦进入塑性形变,当外力,材料的原尺寸和形状不可恢复!造成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之间的临界点的强度就是屈服强度。
2、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注意!!!不管哪个强度,单拿其中一个来说,都不能说明这种材料是否安全!
如何分析钢材的安全与结实?
这里要引入一个参数——屈强比!屈强比即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比值,范围在0~1之间,是衡量钢材脆性的指标之一。
屈强比越大,表明钢材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差值越小,钢材的塑形越差,脆性就越大!而屈强比越低,那么材料从开始破坏到断裂的时间越长,屈强比越高,材料从开始破坏到断裂的时间越短。
所以,只有屈服强度高,屈强比低的钢材才更安全一点。
从现在已经直到的钢材来看,凡是大于1000Mpa的强度,大多是抗拉强度,屈服强度超过800Mpa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比如40Cr这种常见的“**钢”(基本上属于干啥都行的),一般的调制工艺屈服强度也能接近800Mpa,抗拉强度900MPa以上。
但是三者兼顾,高屈服、高延伸、有良好抗冲击能力就比较难了!
几乎所有的钢材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提高钢材强度的同时,降低钢材的抗冲击能力!比如10.9级的高强螺栓,抗拉强度在1040-1240MPa为合格,屈服强度大于940Mpa,延伸率大于10%,冲击韧性59J/CM2;而同材质8.8级高强螺栓(低一个级别),抗拉强度在830-1030MPa为合格,屈服强度大于660Mpa,延伸率大于12%,冲击韧性78J/CM2。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金属材料而言,在提升某些技术指标性能的同时,是以降低某些技术性能指标为代价来实现的。是不能兼顾的。钢铁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并非是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而是根据需要,将各项指标调整到一个能够兼顾的范围内。需根据实际用途进行正确的选择。
2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是多少?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对照表
hpb235直径8mm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是210N/mm²,无论钢筋直径为多少,只要是同一牌号的钢筋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是一样的。因此2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是210N/mm²。如果是其他牌号,那么请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是什么意思?
按16G101-1第76页对于非框架梁L、Lg配筋构造中对于梁上部纵筋在支座中的锚固,以及梁上部纵筋伸入跨中的长度,均根据是否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而有所区别:
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是指支座上部非贯通钢筋根据其所受弯矩按计算配置,此时的钢筋是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的。与其相应的为梁端按铰接处理,理论上支座无负弯矩,但其实际上仍受到部分约束,因此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此时的构造钢筋为未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
关于钢筋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知识就介绍到这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最重要连接方式为灌浆套筒连接。全灌浆套筒中部、半灌浆套筒排浆孔位置计入最大负公差后筒体拉力最大区段的抗拉强度和屈服承载力的设计值,应符合此规定;a)设计抗拉强度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承载力标准值的1.15倍;b)设计屈服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承载力标准值。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