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联重科是国企吗?实力怎么样?

2022-06-04 21:04:45  信息编号:K218407  浏览次数:408


中联重科是国企。中联重科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25年间,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自身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母公司改制、整体上市,最终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为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利益共同体。



公司于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


中联重科是国企!中联重科不断推进改革,形成了科研支持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体制机制,成为国有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作为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上市公司,中联重科通过重组并购,参与到传统国企的改革、改组、改造之中,在老企业植入新机制、新技术,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成为国企改革的标杆。



中联重科的生产制造基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在国内形成了中联科技园、中联麓谷工业园、中联华泰工业园、中联渭南工业园、中联华阴(华山)工业园、中联上海(松江)工业园、中联沅江工业园、麓谷第二工业园、中联灌溪工业园、中联望城工业园、中联德山工业园、中联泉塘工业园、中联汉寿工业园等十三大园区,在海外拥有意大利CIFA工业园、德国m-tec工业园、巴西工业园、印度工业园、美国研发中心、白俄罗斯生产基地、土耳其和沙特生产基地等八大生产基地。



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有分子公司,以及营销、科研机构,为全球6大洲80多个国家的客户创造价值,拥有覆盖全球的完备销售网络和强大服务体系。





任何时候,一个行业如果只有一家企业独大,那么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会远远低于其它行业。华为在被美国禁售之后,开启了自己的备胎计划。任正非告诉记者,我们自己很早之前就着手研发自己的技术和硬件,而且性能也不差,为什么我们还要购买美国供应商高昂的配件?因为我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我们想把整个产业做大做强。



由此来看,往往激励你往前走的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在国内的工程机械领域,三一和中联之间的市场之争,一直是非常的激烈,甚至闹出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不过,中国企业之间的内斗,只能让国外企业受益。亦敌亦友,三一和中联的品牌之争是如何造成的?





同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三一和中联都是从长沙走出去的**工程机械品牌,三一重工创始于1989年,而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由原来的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改制而来。两者所代表的性质也完全不一样,三一是私有制的民营企业,而中联则算是老牌的国有企业。



两个品牌在创业初期,都选择了从混凝土机械入手,这就造成了两者势必会真刀真枪的在市场竞争,抢夺市场份额。同城同时又是同行,如果说没有竞争,说出来也没人相信。



按照上面的话来说,两个品牌既是朋友,也是敌人。同行业要交流,但是,产品又会在市场拼个你**我活。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竞争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德系车品牌宝马、奔驰、奥迪三者的竞争关系,不亚于三一和中联,他们三者同样需要抢夺对方的市场资源。技术方面各自较劲,相互牵制,所以,才有了BBA在全球市场的名声。



而三一和中联的竞争亦是如此,在目前来看,三一和中联的混凝土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量是最高的。其比例可以达到40%:40%,甚至更多,与其它国产混凝土机械品牌,共同占领了近9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都是国外品牌。所以,这样一番竞争之后,中国品牌获利最多。与你竞争的对手越强,越能提升你的品牌价值。






海外并购之争



国内工程机械史上,两次比较大的海外企业并购就是由三一和中联完成的。中联收购了世界排名第三的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品牌CIFA,而三一则是收购了全球混凝土机械品牌**的普茨迈斯特。



不过,这两次收购,三一和中联都有参与。2008年中联收购CIFA之时,其实三一也参与了竞价,不过,后来中途退出了。最终中联重科联合弘毅投资等机构,以5.11亿欧元的代价拿下了CIFA公司100%股权。



2008年正值金融危机,三一和中联收购CIFA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能够借助CIFA的技术,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






而到了2011年,对于普茨迈斯特的收购问题,三一和中联再一次同时出手。不过这一次,普茨迈斯特全球CEO诺伯特·肖毅,在同时考察了三一和中联之后,最终选择了三一重工,历时33天,三一就将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的老大收入囊中。由此,三一也坐稳了全球混凝土机械头把交椅。






这样两场并购之争之后,两个品牌都得到了更好的技术,中联和三一的产品质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借助CIFA和普茨迈斯特成熟的工艺,以及专利技术,两个品牌又再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既生瑜,何生亮”,虽然三一和中联之间的竞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总体来看,对于促进国产工程机械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还是很有帮助的。虽然这期间也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谁都明白“你**我活”都不是各自想要的最终结果。



亦敌亦友,三一和中联推动了国内整个混凝土机械市场的发展,也让长沙成为了中国的“工程机械之都”。一个是“品质改变世界”,一个是“思想构筑未来”,谁离开谁,都不行。我想,有竞争总比没有的强,你觉得呢?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9.71亿元,员工20000多人。2009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337亿元,利税超过42.52亿元。



中联重科秉承“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理念,内源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重。目前,生产经营基地分布于中国湖南、上海、陕西、广东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已形成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益阳沅江工业园、上海工业园、陕西渭南工业园、意大利CIFA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一流的超大型钢结构厂房、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完备销售网络,强大服务体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在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韩国安全认证。



中联重科继承了国家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建有**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70多项,负责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87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中联重科先后完成了90多项国家“九五”、“十五”、“863”等国家重大装备开发、科技攻关课题和专项,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三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投票P成员单位(Participating Member),每年销售收入的5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



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0%,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28个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其中,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年产量2000台、环卫机械产量3000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汽车起重机年产5000台以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位。中英文商标——“中联”与“ZOOMLION”均获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多个系列产品获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包含港澳地区的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深受用户青睐。



2009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10位;在中国机械工业100强排名第六位。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利润**位,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前列;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进步示范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奖项和荣誉。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联重科以产品系列分类,形成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打造一个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朝着年销售收入千亿目标进军!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讯

电脑版|导航

环保设备网 版权所有 ©2017

皖ICP备2020019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