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 17:05:45 信息编号:K219112 浏览次数:248
什么是ICT?
“ICT”其实就是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其指的是利用通信技术进行交流活动。它不仅代表信息处理技术的总称,也包括了使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行业和服务在内。
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提出,最初来源于美国的“新经济”。
“ICT”相对于“IT”,在其中加入了“通信”(Communication)一词,更强调的是通信的重要性,而不仅是“IT”。它不局限于单纯的信息处理,而是强调了通过网络通信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这样的概念也是在智能和物联网已经普及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各种事物都会被连接到网络上,方便地进行信息传输和共享。
ICT是做什么的?
简单来说,ICT这个行业就是“修电脑+调网络”,不要着急打我,先听我把话讲完。电脑和ICT有什么关系?电脑不就是这样:
要讲清楚ICT这个行当,就得先弄清楚电脑的结构。没错,电脑的结构在主机箱里,里面的那些东西不就是:主板、CPU、内存、声卡、显卡、网卡、硬盘。其实电脑里那一整套硬件结合的思想,是构建ICT架构和技术的基石。我们其实可以相对应的来理解。
1、主机箱,放置各种硬件的地方。首先硬件得有地方放。那更大的机箱不就是机房吗?
2、CPU,中央处理器,对应成ICT架构,叫做计算资源。电脑也好,数据中心也罢,都要对外提供相应的服务。提供服务就要思考、计算。靠什么来思考、计算呢?人是靠大脑,电脑是靠CPU。
3、内存、外存对应的是ICT架构的存储资源。存储资源就好比我们人类的记忆。大脑或CPU处理完的数据会转化成记忆。当人或者电脑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就可以随时调阅。
4、主板、I/O设备对应的就是ICT架构的网络资源。人类和电脑都差不多,光有大脑和CPU是不行的,大脑和CPU思考和计算的数据还得靠神经和网络来传导。
用网络资源把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连接,通上电运转起来以后,整个ICT数据中心就开机了。没错,这个开机的数据中心,中文名字叫做云。
ICT基础架构大体就是这个样子的。按照服务架构的说法,ICT的架构一般都是部署在服务侧(云侧、S侧)而电脑、、平板一般都是在浏览器、客户端侧(B侧、C侧)。
ICT业务是什么
ICT业务是面向政企客户提供的集成服务,外包服务,灾备服务,非基于企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信息互通,应用交互,协同处理等平台应用业务服务,知识服务和其它IT服务及应用的有机结合,包括系统专业服务、知识服务等IT服务及应用业务服务。
近年来热度颇高的云计算、5G、物联网、大数据、AI、网络等都属于ICT范畴,与之相关的专业诸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与之相关的耳熟能详的岗位如程序员、通信工程师、AI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
更直观来说,此刻我们能上网浏览知乎、能通过打电话聊微信,都是ICT发展的结果。
ICT的企业有哪些?
2019年度中国十大ICT企业分别是:中国信科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Qualcomm、新华三集团、浪潮集团、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开启新一轮增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日前发表演讲称,在新技术新需求和全球供应链不确定织下,ICT产业仍将迎来增长新周期。
2023年,数字化转型在全球技术投资额中的占比将超过50%;传统行业转型驱动计算设施建设也将提速,2020年-2024年,工业、汽车等行业领域的半导体需求增速高;此外,先进计算产业同样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到2023年,全球计算产业将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投资空间,平均增速超8%。
ICT产业将开启新一轮增长,5G通信带动芯片、设备全产业链规模增长。2023年,全球5G出货量预计超7亿部,占全球智能市场的50%;全球5G基站累计超过500万个,平均增速超过50;全球5G元器件市场规模近千亿美元。
记者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累计进口1978.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保持进口额最大的单一商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2%至663.6亿美元,已连续30个月保持同比增长。计算机方面,上半年,中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累计出口1144.8亿美元,同比增长26.7%,比2019年同期增长25.9%。
国际半导体分析机构IC insights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复苏将带动所有产品类别尤其是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实现正增长,其中全球半导体的强劲需求将推动2021年销售额增长24%,并有望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ICT产业飞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发力和资本的持续关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从国家宏观层面明确了未来5G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出台了多个政策性文件;企业层面,5G、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颇受资本青睐,华为、大唐等国内通信设备领军企业高度重视对5G技术的研发布局,在标准制定和产业应用等方面已获得业界认可。
数字技术催生能源行业向低碳“蝶变”
气候无国界,碳中和是大势所趋。不论是国家、地区、城市,甚至是企业,在全球碳中和的过程中都不愿意成为一座孤岛,只直面挑战,才能赢得未来。 目前,全球已有超120多个国家和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作为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更没有懈怠和迟滞。
自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国际性会议上多次做出“双碳”目标的宣誓,绿色低碳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与此同时,在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渗透,能源数字化已成为是ICT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趋势。
众所周知,电力是信息通信业主要能源消耗,占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90%以上,而5G时代又是全移动和全联接的智慧时代,到2025年,全球设备接入数量将超过1000亿台,随着5G的持续部署,基站功耗和数量显著增加,对此,我国运营商相继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并公布实现计划的具体路径。
为帮助运营商降低基站能耗与OPEX,基于对5G网络演进的深刻理解,以及在电力电子和数字技术的积累,华为正在通过重构站点形态以及智能化等手段,助力运营商实现加5G不加OPEX,降碳排。
一方面,通过一站一柜、一站一刀、一柜替一房、一柜实现ICT融合等解决方案重构站点形态,打造极简站点,省投资省租金;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手段,使能站点“发-转-储-用”等各个环节的智能控制,省电省运维。
发电侧采用智能叠光多发电,减少市电使用;转换侧支持高效率多制式输出,一套替多套电源;储能侧使站点参与电网错峰削峰,节省电费;用电侧免电表计量,明明白白用电,同时采用能源切片技术减少储能投资。
据报道,最近浙江移动采用华为方案改造室外站点,实现“1柜替6柜”并支持极简叠光,预计每年可节省一半的电费,同时每年单站可减少碳排达8吨。
而数据中心作为智能社会新基建的重要基石,承载着经济发展的重任,也是实现数字经济碳中和的关键,但与此同时,数据中心建设也面临着提升数据中心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的等挑战。 进入碳中和时代,华为坚持“模块化+智能化”的设计理念,通过重构架构、重构温控、重构营维、重构供电,打造极简、绿色、智能、安全的下一代数据中心。
多重挑战亟须应对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电子信息行业需求、产业链等造成的影响已基本消除,但大国间贸易摩擦、全球供应链吃紧问题依然严重,行业整体面临上游产能不足、中长期国内成本提升、各国贸易政策收缩等多重挑战。
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AR/VR、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将带来巨大创新与变革,但其与工业和实体经济结合仍需攻克系列瓶颈,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AI计算芯片、高端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是ICT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目前,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长期依赖进口,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水平不足是产业长远发展的隐患。
随着5G的发展,传感器、IoT操作系统(物联网)是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终端,但目前操作系统主要被美国垄断,标准也以英语为主,建立自主操作系统迫在眉睫。应集中力量加大对AI计算芯片、高端传感器等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建设面向全球用户开放的自主操作者平台。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显示,到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72万人,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才缺口32万。
对此,姚信威建议政府依托国家重大专项等方式,积极组织推动重点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加大对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针对高端人才培养出台更多务实的政策,既吸引海外人工智能人才回流,又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成长。
“双碳”之下共赢绿色新商业
从商业的本质来看,任何产品和服务的推广都离不开价值的变现。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升级为国家战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已拉开大幕,双碳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的驱动力,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我们需要更多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持续创新引领,更需要各行各业携手共同努力,从技术、产品、产业各个层面展开更广泛的合作,共赢“双碳”!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