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1 15:20:03 信息编号:K220201 浏览次数:1011
pcr是什么意思
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任何有DNA,RNA的地方。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
pcr技术原理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主要依赖于和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它由变性——复性——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首先,根据靶序列DNA片段两端的核苷酸序列,合成两个不同的寡聚核苷酸引物,它们分别与DNA的两条链互补配对。将适量的寡聚核苷酸引物与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DNA)、DNA聚合酶以及含有靶序列片段的DNA分子混合,经过高温变性使DNA双链解开、低温复性使底物与模板附着和中温延伸合成新的DNA片段这三个阶段的一次循环,DNA的量即可增加一倍,而循环n次,则DNA的量增加2n倍,扩增反应(○1~○4)迅速地循环,产生了大量相同的片段,每一片段中均包含目的DNA片段。
(1)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过加热至94℃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完成下一轮扩增反应;
(2)模板DNA与引物的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3)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DNA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从5’端到3’端延伸出一条新的与模板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连,重复循环变性——复性——延伸三个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连”,以这些新链为模板就可进行下一次的PCR循环。
pcr技术步骤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模板DNA的变性
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
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引物的延伸
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Plateau)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
PCR的反应动力学PCR的三个反应步骤反复进行,使DNA扩增量呈指数上升。反应最终的DNA扩增量可用Y=(1+X)n计算。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Y)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平均扩增效率的理论值为100%,但在实际反应中平均效率达不到理论值。反应初期,靶序列DNA片段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随着PCR产物的逐渐积累,被扩增的DNA片段不再呈指数增加,而进入线性增长期或静止期,即出现“停滞效应”,这种效应称平台期数、PCR扩增效率及DNA聚合酶PCR的种类和活性及非特异性产物的竞争等因素。大多数情况下,平台期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
pcr技术分类(常用)
(1)反向PCR技术
反向PCR是克隆已知序列旁侧序列的一种方法。主要原理是用一种在已知序列中无切点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后酶切片段自身环化。以环化的DNA作为模板,用一对与已知序列两端特异性结合的引物,扩增夹在中间的未知序列。该扩增产物是线性的DNA片段,大小取决于上述限制性内切酶在已知基闲侧翼DNA序列内部的酶切位点分布情况。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模板DNA,再通过反向PCR获得未知片段。
(2)锚定PCR技术
用酶法在一通用引物反转录cDNA3’-末端加上一段已知序列,然后以此序列为引物结合位点对该cDNA进行扩增,称为APCR。
(3)不对称PCR技术
两种引物浓度比例相差较大的PCR技术称不对称PCR。在扩增循环中引入不同的引物浓度,常用50~100÷1比例。在最初的10~15个循环中主要产物还是双链DNA,但当低浓度引物被消耗尽后,高浓度引物介导的PCR反应就会产生大量单链DNA。
(4)反转录PCR技术
当扩增模板为RNA时,需先通过反转录酶将其反转录为cDNA才能进行扩增。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分子生物学还是临床检验等都经常采用。
(5)巢式PCR技术
先用一对靶序列的外引物扩增以提高模板量,然后再用一对内引物扩增以得到特异的PCR带,此为巢式PCR。若用一条外引物作内引物则称之为半巢式PCR。为减少巢式PCR的操作步骤可将外引物设计得比内引物长些,且用量较少,同时在第一次PCR时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而第二次采用较低的退火温度,这样在第一次PCR时,由于较高退火温度下内引物不能与模板结合,故只有外引物扩增产物,经过若干次循环,待外引物基本消耗尽,无需取出第一次PCR产物,只需降低退火即可直接进行PCR扩增。这不仅减少操作步骤,同时也降低了交叉污染的机会。这种PCR称中途进退式PCR,主要用于极少量DNA模板的扩增。
(6)多重PCR技术
在同一反应中用多组引物同时扩增几种基因片段,如果基因的某一区段有缺失,则相应的电泳谱上这一区带就会消失。主要用于同一病原体的分型及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多个点突变的分子病的诊断。
(7)重组PCR技术
重组PCR技术是在两个PCR扩增体系中,两对引物分别由其中之一在其5’-端和3’-端引物上带上一段互补的序列,混合两种PCR扩增产物,经变性和复性,两组PCR产物互补序列发生粘连,其中一条重组杂合链能在PCR条件下发生聚合延伸反应,产生一个包含两个不同基因的杂合基因。
(8)原位PCR技术
利用完整的细胞作为一个微小的反应体系来扩增细胞内的目的片段,在不破坏细胞的前提下,利用一些特定的检测手段来检测细胞内的扩增产物。直接用细胞涂片或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在单个细胞中进行PCR扩增,可进行细胞内定位,适用于检测病理切片中含量较少的靶序列。
(9)荧光定量实时PCR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荧光化学物质测每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通过内参或者外参法对待测样品中的特定DNA序列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Real-timePCR是在PCR扩增过程中,通过荧光信号,对PCR进程进行实时检测。由于在PCR扩增的指数时期,模板的Ct值和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存在线**,所以成为定量的依据。
pcr技术应用
一、在医学中的应用
1)在传染病的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PCR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中前景最为广阔的是对传染病的诊断和研究。因为传染病的病原体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或寄生虫,对于机体来说,就是一种外源入侵者,不论其致病是否由基因所致,只要病原体存在,机体内就会有其核酸存在,而且这种核酸顺序与人类基因组顺序往往不同,所以选择PCR技术进行诊断较细胞培养法、血清学方法更为简便、敏感和快速。
在检测病毒方面,做得比较多的是对结核、麻风、沙眼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的检测和研究。
在检测病毒方面,做得比较多的是对艾滋、人乳头状瘤病毒、人T细胞淋巴瘤病毒、EB病毒、肝炎病毒等的研究。以前AIDS病的诊断主要采用的是血清学的方法。虽然血清学试可以确定是否接触过HIV病毒,但它不能确定是否存在HIV感染。因为HIV感染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仅万分之一含有病毒RNA,所以采用体外培养来使HIV病毒繁殖,往往需要三到四周,而且不稳定。如果采用PCR技术来扩增HIV病毒的保守序列,再鉴定HIV病毒,则不仅使诊断的敏感度大大提高,而且时间也大大缩短。
目前,国内用PCR检测病毒方面做得最多的是对肝炎病毒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采用PCR检测法可以测出每毫升血中仅0.4fg的乙肝病毒DNA,相当于130个病毒颗粒,其敏感度高于传统的检测法1000倍。可以清楚地看到,PCR以其特异、快速、敏感的特点必将成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手段。
2)PCR在遗传病的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遗传病是一大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口质量的疾病。有些遗传病在胎儿出生后有一定的治疗手段,这一类遗传病如早期发现,便可早期治疗,防止其并发症特别是不可逆性的后果发生。而另一类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就应在患儿出生前做产前诊断,确诊后进行人工**或引产,以保证人口质量,减少家庭和和社会负担。目前对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方法主要是用DNA分子杂交和RFLP(restriction fragments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的方法,比较复杂、费时而且费用昂贵,PCR则为遗传病诊断提供了快速、简便而准确的手段。目前国内外采用PCR诊断的遗传病已有数十种,最常见的有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镰刀状红细胞贫血、血友病(甲型、乙型)、苯丙酮尿症、肌营养不良症(DMD)亨延顿氏舞蹈症等。这些都是由于基因的突变缺失或重拍造成的遗传病。
镰刀状红细胞贫血是由于正常人的β-珠蛋白链第6位上正常的谷氨酸突变成缬氨酸所致,用一对引物扩增含有突变部位的DNA片段(294bp),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UxaNI(能特异性辨认GG TNAGG)消化后,琼脂糖凝胶电泳,用溴化乙锭染色观察。正常人(βsβs)有三个扩增片段191bp、103bp和294bp。
DMD是男性中常见的一种性连锁致**性遗传病。DMD基因的双链DNA为14kb,序列已经清楚,大约50%~60%的病人存在基因的部分缺失。用双链DNA探针做Southern印迹可以检测基因的缺失,但必须用十余个探针,步骤多、时间长并且需要大量的完整的基因组DNA。Caskey等设计了多重PCR扩增系统,即加入多对位于一缺失的外显子中的引物,同时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可直接电泳观察,如有某个外显子缺失,就看不到相应的条带。这种方法快速、灵敏,可查出缺失型中的70%~80%。
3)在肿瘤的诊断、研究及残留癌细胞中的应用
肿瘤的发生与演进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其中包括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一起上述改变的遗传学基础主要是点突变、重排、扩增和缺失等。PCR技术为检测这些DNA异常提供了敏感、快速和特异方法,这不仅促进了肿瘤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并为临床肿瘤学上的应用开创了新的条件。
(1)癌基因激活的检测
1、点突变的检测应用PCR技术检测点突变,须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a、设计引物位于常见的点突变部位,在严格条件下进行扩增,由于突变碱基影响了引物的结合与延伸,结果无产物形成。
b、引物位于点突变两侧,当点突变引起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为点的改变时,则可用相应的内切酶处理扩增产物,可作出明确判断(PCR_RFLPc、扩增的靶DNA片段与标记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聚核苷酸探针(ASO)进行杂交。在严格杂交条件下,根据与何种ASO探针杂交,可判断有无突变及突变的类型(PCR-ASO)。
d、扩增的片段直接进行DNA顺序分析,可直接测出突变点。
e、PCR产物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这一方法是根据同一顺序位置的不同碱基替换,以及同一碱基在不同位置的替换,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有不同的迁移率,来对基因突变作出分析。
2、嵌合基因的检测某些人类恶性疾病,如滤泡性淋巴瘤等,具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因此形成了由不同基因组成的嵌合(融合或杂交)基因。因为在正常组织细胞中不存在这类嵌合顺序,所以用于易位点两侧DNA顺序互补的引物,扩增基因组DNA时则无靶DNA片段形成;如检测标本中存在携带易位的恶性细胞则有特异性DNA片段的扩增产物。
3、癌基因扩增的检测目前在20多种人类的肿瘤中,观察到约10多种癌基因的扩增去,其中乳腺癌的c-erbB-2癌基因和神经母细胞瘤的N-myc癌基因的扩增提示临床预后不良;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许多肿瘤对抗癌药物的抗药性,与p糖蛋白基因的扩增有关。因此新近发展起来的定量PCR技术对癌基因的扩增检测,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
(2)抑癌基因失活的研究
抑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是其正常产物可防止细胞癌变的一组基因,它们的功能可能与细胞分化和控制细胞增殖有关。当抑癌基因的一对等位基因均丧失功能(失活)时,最终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引起抑癌基因失活的DNA损伤主要是点突变和缺失等,因此可用点突变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较大的基因缺失的检测可在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分析,微小缺失则可采用印迹杂交技术来鉴定,目前采用PCR技术非常简捷,且不需要同位素标记探针,其关键在于引物设计,主要有两种方式:1若缺失DNA片段不大,一对引物分别与缺失片段两侧顺序互补,在有抗癌基因缺失的肿瘤中,PCR扩增的靶DNA片段减小;2若缺失DNA片段较大,一对引物设计在缺失片段中,这样在有抑癌基因缺失的肿瘤,则无靶DNA扩增的产物。
3)残留癌细胞监测中的作用
医生想要确证正在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体内是否还有恶性细胞存在;对化疗和放疗的癌症病人,确定何时可以停止治疗;在体内重新发现了癌细胞后,又能重新开始治疗。在这些情况下,癌细胞的量非常少,PCR技术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上述要求提供可靠的根据。
4)在性别鉴定中的作用
利用PCR技术鉴定性别在法医学鉴定、运动员性别鉴定、产前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以产前诊断为例,因为遗传的X-连锁疾病紧影响男性,所以性别鉴定是产前诊断的第一步。男性在Y染色体有独一无二的序列,如3.5kb的DYZ1序列在Y染色体上有5000多个拷贝,用PCR技术扩增出DYZ1序列上的男性特异的一个149bp的片段,就可鉴定为男性。在一个产前性别鉴定实验中,研究人员用微量法从体外**后的6个着床强的人胚胎细胞中个取出一个细胞,每个细胞的DYZ1序列利用PCR循环60圈,有扩增片段的胚胎就是男性胚胎
5)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
利用PCR技术可从**现场的到的任何少量标本中扩增至少六个卫星DNA等位片段。标本可包括头发、唾液、**、血斑和尿等。PCR大大增加了DNA指纹图谱法的实用性,为法医学上个体鉴定、亲子认定等提供了可靠的证物。首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将DNA切成许多长短不一的DNA片段,然后在凝胶上通过电压驱动使这些DNA片段以不同的速度通过凝胶。这样,DNA片段在凝胶中就按大小分来了。然后将DNA片段从凝胶上转印到尼龙膜上,加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探针(一种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探针与尼龙膜上的DNA结合,将X光胶片放在尼龙膜上,就可以显示出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的DNA片段来。X光片上的条纹就是长短不等的DNA片段图谱,看上去就像商品的条形码,称为“DNA指纹”。PCR技术对于RFLP方法制作DNA指纹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场留下的往往是蛛丝马迹,有时很难得到足量的纯的DNA样品用于RFLP分析。而号称“基因放大器”的PCR技术则使技术人员可以从哪怕一滴血、一根毛发等极少量的样品中扩增出足量的DNA分子来然后利用RFLP技术来作出DNA指纹。除通过RFLP技术制作DNA指纹图外,现在法医还可通过PCR直接分析法进行DNA分析进而侦破案件。
6)在器官移植配型中的应用
以骨髓移植为例,HLA_D抗原在骨髓移植排斥反应中占重要地位,常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检测。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更为精确的配型方法:HLA_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配型。其主要用途是作为常规配型的补充,尤其是MLC反应不能给出明确结论时,进行DNA配型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有些白血病患者难以进行血清学分析,有必要进行DNA配型作出最后的判断。但DNA-RFLP配型周期长,而且不能分析移植抗原的微多态性。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PCR产物能克服上述两个缺点。目前已成功地扩增了HLA_Daa、HLA_Dαβ、HLA-DRβ等基因,并且应用于移植配型。
二、基因克隆
在PCR技术发明之前,有关核酸研究所涉及的许多制备及分析过程,都是即费力又费时的工作。例如,为了将一种突变基因通其已经做了详细研究鉴定的野生型基因进行比较,首先就必须构建突变体的基因组文库,然后利用有关探针进行杂交筛选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才有可能分离得到所需的克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对突变基因作核苷酸序列的机构测定并与野生型进行比较分析。然而用PCR技术便能在体外快速的分离到突变基因。其主要步骤是根据预先测定的野生型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资料,设计并合成出一对适用的寡核苷酸引物,用来从基因组DNA中直接扩增出大量的突变基因DNA产物,以供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
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引物的5’端加上一段特殊的额外序列。按设计要求,在第一次杂交时,引物中的这一段额外序列因无互补性是不能参与杂交作用的,而只是其3’端的部分序列退火到了模板DNA的相应部位,在随后的反应过程中,此5’端的额外序列才掺入到了扩增的DNA片段上。由于这种加在5’端的额外序列可以根据实验者的特定需要而精心设计,因此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很多的灵活性。
三、反向PCR与染色体步移
常规PCR的一个局限性是,它需要设计一对界定在靶DNA区段两端的扩增引物,因此它只能扩增量引物之间的DNA区段。然而有时我们也希望扩增位于靶DNA区段之外的两侧未知的DNA序列。这就需要应用反向PCR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满足此种需要,而且对于染色体步移也有实际用途。
反向PCR的基本操作程序:a、用一种在靶序列上没有切点的核酸内切限制酶消化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DNA;b、产生的不同大小的线性DNA片段群体,其中具靶DNA区段的DNA分分子长度不超过2~3kb,经连接后重新环化成环状分子;c、按靶序列设计的一对向外引物与靶序列5’端的互补序列退火结合;d、经PCR扩增产生的主要是线性双链DNA分子,它是由左侧序列和右侧序列首尾连接而成,其连接点是a中所有用的限制酶的识别位点。
重复进行反向PCR便可用来作染色体步移。但是能被反向PCR扩增的DNA长度是有限的,因此它只能沿染色体分子作较短的步移。
四、基因的体外诱变与突变的检测
基因的体外诱变是PCR技术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应用领域。它主要是利用寡核苷酸引物在碱基不完全互不配对的情况下亦能同模板DNA退火结合的能力,在设计引物时人为地造成碱基取代、缺失或插入,从而通过PCR反应将所需的突变引入靶DNA区段。然后将突变基因与野生型基因做功能比较分析,就可以确定所引入的突变的功能效应。这种PCR体外诱变技术也称重组PCR技术,在检测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
PCR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体外诱发基因突变而且也是检测突变的灵敏手段。已经知道人类的癌症及其他一些遗传疾病是与基因突变有关的。显然,弄清楚突变的性质无论是对于诊断还是治疗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例如,许多癌症都与癌基因ras的突变有关,目前已应用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突变模型及频率。应用PCR扩增可迅速的筛选大量的患者样品,具体应用如前文所述。
五、基因组的比较研究
在PCR反应中如果所用的寡核苷酸引物引物太短,那么所得的扩增产物将是一群长短不一的DNA片段混合物。这种情况虽对PCR扩增的特异性来说是不利的,但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应用短片段的寡核苷酸引物所作的随机扩增,对于系统发育的研究却是十分有用的技术。重要的一点是用随机引物扩增出来的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之后所呈现的带型反映着用作扩增模板DNA分子的总体结构特征。如果起始材料用的是细胞的总DNA,那么扩增的带型便代表着细胞基因组的总体特征。因此,应用随机引物的PCR扩增能够测出两个生物体基因组之间的差异。两个物种的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越接近,其相应的PCR扩增带型也就越相似反之则差异也就越悬殊。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