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 10:16:02 信息编号:K20230515633201 浏览次数:344
2022年7月,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起草的《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召开。时隔近1年,浙江省智慧城市促进会正式批准了《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T/ZSCPA 001-2023),自2023年7月1日起实施。
聚焦新型智慧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该标准给出了适用于城市绿色智慧发展评价工作的一套指标体系,规定了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指标权重、测算方法和指标应用。整个框架分为数字设施、绿色应用、智慧治理和特色发展4大类,涉及数字设施、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等。
该标准的出台弥补了国内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标准领域的空白,影响深远。
同样是在2022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联想集团集合联合研究成果《依托智慧服务 共创新型智慧城市——2022智慧城市白皮书》就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导向,在新基建风口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智慧为“脑”,绿色为“底”,智慧城市建设以民生幸福为考核标准,碳管理的需求与标准和架构的缺位形成了鲜明对比。转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白皮书认为,未来新型绿色智慧城市将呈现三大转变,即从城市数字化到数字城市化,从建设智慧城市到运营智慧城市,从人与人的联接到万物互联。与此同时,在新IT技术的支撑下,与绿色融合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新方向。
那么就具体场景来说,现在已经有了不少新的实践。
如深圳国际低碳城,建筑展馆设计改造的起点就是零碳,运用了上百项主动和被动节能降碳技术,搭建了一个拉通的、资源型的平台,集合了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等各方力量,成为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范本。
再如以蓝绿交织为理念打造的“未来之城”——雄安新区,三层四舱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沉浸式的水域和大气监测,技术集大成的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等等,都在为雄安新区率先成为科技赋能的绿色智慧城市添砖加瓦。
利用遥感遥测、无人机降低农业领域碳排放,打造智能工厂、“黑灯工厂”减少工业碳排放,通过移动支付、数字办公实现低碳生活......智慧化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绿色、低碳、节能有着高度场景重合度,再一次印证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而科技也始终是进步的阶梯。
不过,对于如何规划和打造绿色智慧城市,我国标准体系方面,顶层设计方面确实还处于初级和探索阶段。虽然《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开了个好头,但是新理念和新架构的完善和践行,还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