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19:54:18 信息编号:K220825 浏览次数:176
2021年,多个动辄上亿元的大型场地修复工程项目接连放出,让土壤修复市场高潮迭起,但是一直走在全国环保行业前列的上海地区,今年的土壤修复市场却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9月,上海共计有368个土壤咨询/修复项目公开招投标,中标金额4.5亿元。
与2020年相比,项目数量几乎翻倍,但是中标金额却反而少了1亿。
从不同类型的项目数量来看,2020年公开招投标的调查项目为71个,2021年公开招投标的调查项目共有215个,占到所有类型项目数量的一半以上,较2020年项目数量增长了3倍,同时2020年检测类的项目共有14个,而2021年检测项目数量也有较大幅的增加,共有84个。
从项目数量看,咨询类项目的数量成倍数增长,市场似乎呈现繁荣增长的趋势。
但实际上,从项目金额来看却似乎并不是那么美好。
2020年71个调查项目总中标金额为8543万,每个项目的平均价格为120.32万,而2021年215个项目总中标金额为16842万,每个项目的平均价格仅为78.34万。
平均价格降低了35%,2020年14个检测项目总中标金额为2276万,每个检测项目的平均价格为162万,而2021年84个检测项目总中标金额为8737万,每个项目的平均价格为104万。
平均价格降低了36%。
相反的,2020年共有39个修复工程项目,2021年却仅有23个修复项目了。
并且2020年修复项目总中标金额为37826万元,项目均价为970万,2021年修复工程总中标金额15221万元,项目均价为662万元,平均价格降低了32%。
纵观2021年上海市的土壤修复市场,虽然项目数量众多,但是不同类型的项目平均单价却几乎都有30%以上的降幅。
大家付出的劳动更多了,却似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现在的上海市场就仿佛是一个“围城”,上半年的土壤修复市场几乎全部被上海本土企业占据,上海市内排名前十的单位承接了近60%金额的项目。
和2020年相比,今年有更多的检测单位加入了竞争的队伍,例如英格尔检测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也首次进入了前十名,在上海市从业单位公开招投标想要更多的获取项目,似乎只能靠不断的价格“内卷”。
而放眼全国的土壤修复市场,行业的竞争格局也正在发生巨变,过去业内公认的头部企业优势不再显著,随着单个项目体量变大,一些从业单位可能仅需要凭借一两个超大型项目的长期跟踪,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合同额,从而跻身全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前列。
同时修复项目呈现严重的建筑工程化,河南一修复项目招标竟引来131家单位报价投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建筑建设工程公司,环境修复公司反而只是极少数,竞争愈加白热化。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土壤修复行业还未筑起有效的技术门槛,同时随着土壤修复行业的不断发展导致技术扩散,各个公司的能力和技术都在不断提升。
破局!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土壤修复行业而言,最好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也可能正在路上。
9月1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启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系统,未来从业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情况,业绩情况、报告评审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都会在系统上记录公开,对于行业规范发展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助推力。
未来所有调查报告的一次性评审通过率在系统上也都可以查询,这或许也会成为评判从业单位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9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一起典型案例,《调查弄虚作假,评审沦为摆设,山东东昌府区东发制革厂地块环境风险突出》,里面直接指出调查报告弄虚作假、评审工作沦为摆设、疑似污染地块违规建设三大问题,这对所有从业单位来说都是再次敲响了警钟,监管日渐趋严,行业正在出清,守好底线是我们所有从业者的义务和责任。
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在《意见》中,对于土壤方面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到“深入”,意味着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
在刚发布的《意见》中,对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也做了具体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以及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
我国已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那么对于未来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单体最大|土壤修复工程的“雄安样板”,亮点在哪?
昔日污水库,今日幸福谷
近日,中国电建在雄安新区
再交绿色答卷
为“生病”的土壤“排毒疗伤”
承建的国内最大、最复杂的
单体土壤修复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这条白洋淀的生态廊道
连片树林、花海美景
成为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11月5日,由中国电建所属电建生态公司、水电十一局共同实施的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二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全国最大、最复杂的单体土壤修复工程建设任务圆满结束。
根据雄安新区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郊野公园,变身雄安新区一条重要的幸福生态景观廊道。
该工程场地面积达144万平方米,是根据国家,河北省和雄安新区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点项目。
它的成功实施彻底解决唐河污水库40多年来历史遗留的污染物问题,保障白洋淀生态环境与周边人群健康安全,为雄安新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打下基础。
唐河污水库原主要功能是接纳保定市西郊产生的污水,污染物种类多,复杂程度国内少见。
中国电建自2020年5月跑步进场以来,创造了单日修复污染土壤13000方,日均修复污染土壤8000方的国内双记录。
通过创造性地应用带式运输机转存系统,实现修复后污染土壤高效转存养护;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化施工流程,大幅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集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施工和管理模式,为类似大型污染场地的实施提供了很好借鉴。
▲污染土检测
▲土壤一体化修复机
自雄安新区成立以来,中国电建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挥“水、能、城”核心技术能力及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认真做好“水文章”,在雄安新区白洋淀综合治理、水利防洪等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实现“绿山清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提供生动实践。
承建的白洋淀生态清淤扩大试点工程、藻苲淀退耕还淀一期工程、安新县瀑河工程等7个项目均通过完工验收。
其中,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湿地——雄安新区府河湿地项目重建以苇田、荷塘与沼泽为主的湿地生态系统,增强白洋淀生态功能,最终形成"府蚌育珠、水清景明"之气象。
被央视、新华社等各大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并成为了河北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府河湿地今貌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雄安
中国电建在土壤修复领域
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成为深入践行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绿水青山征程上的又一美丽注脚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3-09-21 15:05
2023-09-01 11:05
2023-09-01 11:02
2023-08-19 14:26
2023-08-04 09:33
2023-07-16 10:08
2023-07-09 16:37
2023-06-30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