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

蓝碳市场突然火爆 但为何项目和交易很难落地

2022-06-07 09:17:19  信息编号:K219091  浏览次数:56

蓝碳开发市场潜力巨大,多地先后提出蓝碳先行方案或蓝碳交易市场。然而目前蓝碳市场活跃度不高,存在缺乏开发经验,开发意愿不强,顾虑市场认可度等问题。要推进建立蓝碳投融资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大力支持蓝色碳汇项目开发,需要积极探索建立蓝碳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有效实现途径。

(来源:环球零碳 IDcarbon-done 作者:Sueyl)

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重启在即,使林业碳汇开发火爆,投资机构大批涌入。同时也使另一潜在的碳汇——蓝碳的开发受到重视。

为积极推动海洋低碳绿色发展,包括广东湛江,山东威海、青岛,福建泉州,厦门,广西在内的沿海地区,纷纷提出蓝碳先行方案或蓝碳交易市场。

今年2月,自然资源部还发布了《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及《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编制说明。

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三方联合签署了“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 这标志着中国首个“蓝碳”项目交易正式完成。

今年5月19日,福建莆田秀屿区依托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完成了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买卖双方签订了交易合同。这是全国首个双壳贝类碳汇交易项目,具有零的突破,标志着福建在探索“海洋碳汇”交易实践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蓝碳也叫海洋碳汇,是依靠海洋生物、微生物的生物化学活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存储在海洋中的过程,海岸线及海洋中的海草、滩涂湿地、红树林等分布,都可以开发成蓝碳碳汇作为减排量在碳市场交易。

目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承认的三种蓝碳生态系统,主要指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这三种。

但各国根据实际情况,也在扩大蓝碳涵盖范围,并纳入各自碳交易市场。比如《中国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标准》认为,海洋碳汇由滨海生态系统碳汇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两部分组成。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属于滨海生态系统碳汇,而由藻类、海水贝类和浮游植物组成的部分,叫海洋生态系统碳汇,也属于蓝碳。

海洋是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据估算为40万亿吨,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

中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和1.8万公里的大陆岸线,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这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670万公顷的滨海湿地也为蓝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海水养殖产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贝类和大型藻类产量占总产量85%左右,不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还能消氮除磷、净化海水,贡献了优质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蓝碳市场是一个全新领域,在我国刚刚起步。作为世界上海水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通过开展近海养殖增加海洋碳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很有前景的市场。

然而,与目前较火爆的林业碳汇开发(绿碳)相比,蓝碳开发概念上很火爆,但项目落地很少。为何在接连出台的政策影响下,蓝碳开发依然停滞不前?《环球零碳》采访了一些碳汇开发公司与从业人员,深入了解到蓝碳市场存在的问题。

01

蓝碳市场供给短缺

尽管各地先后出台了相关鼓励开展蓝碳开发的工作方案,但蓝碳市场并不活跃。

任何市场的活跃度都是与供给和需求挂钩,蓝碳市场也不例外。

从供给方面,《环球零碳》了解到,市场上对于蓝碳开发有经验的公司较少,导致蓝碳项目市场存量不多。以蓝碳中的红树林开发为例,不少有经验的绿碳开发供应商表示,目前还没有开发红树林的经验。

蓝碳核算以及监测仍较为困难,尚未实行统一规范的监测及核算方法。相关从业人员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开发红树林的方法学,不过可以按国际标准开发国际核证碳减排项目(即VCS)。目前蓝碳项目市场存量太少,国际上现有的红树林VCS项目仅有9个。

他们表示,就算可以开发蓝碳VCS,但怕与下游客户对接不上,也就是考虑到开发后市场上买的人不多,缺乏活跃度,才导致不愿开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廖宝文指出,红树林参与到碳交易当中,为排碳企业减碳提供了新思路。由企业出资修复和营造红树林,将可能成为一种新模式。

蓝碳开发也受制于资源。尽管我国海岸线绵长,就蓝碳中的红树林来说,我国红树林的面积总共不到3万公顷,过去几十年,全世界的红树林面积每年都在以2%~1%的速度减少。

廖宝文指出:“以往红树林的营造和修复主要是政府出资,现在国家开始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到红树林的种质和修复工作,本着‘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未来或可让社会资本按照湛江的范例进行碳交易。”

相关从业人员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示范项目不多,也可能与开发蓝碳的机构寻找蓝碳的资源困难有关。比如红树林,不像绿碳那样,就是全国各地都能找到林地开发。蓝碳开发的资源市场资源受限,对于能开发出来的蓝碳更是少之又少。

02

蓝碳市场需求存顾虑

从需求方面,下游客户更多的考虑是蓝碳自愿减排量交易凭证的认可度与经济性。

相关从业人员告诉《环球零碳》,其实蓝碳(这里指红树林)的开发,本质上与林业碳汇开发一样,可以理解为是红树林的林业碳汇开发。只不过目前红树林需要遵照VCS的国际开发标准,还可以根据生物多样性标准增加CCB(生物多样性标准),也就是开发红树林碳汇依照项目类别VCS +CCB标准。

红树林开发出来的产品和普通林业碳汇一样,都可以进行碳抵消、履约活动。可以理解为,蓝碳开发出来的产品属于林业碳汇的一种,购买的价格均参考碳市场的价格,都可以用于市场交易。

VCS对于和国外企业有合作的公司来说都是需要的,因为国外客户需要实现全绿色供应链,那么就会用到符合国际标准的VCS碳汇来做碳中和,消纳开发出的蓝碳。

除了有经验开发蓝碳的公司不多外,更多的顾虑是蓝碳开发后市场的认可度。

对于要实现自身碳中和的企业来说,购买蓝碳需要考虑其能否被市场认可。对于蓝碳开发机构来说,下游的客户是否认可蓝碳的市场价值,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关人士透露,蓝碳市场并不是不受欢迎,而是市场上供给太少。如果能开发出来,是质量极高的碳汇,其中红树林是三大滨海蓝碳系统中固碳效率最高的,相当于热带雨林的5倍,是陆地森林固碳效率的7倍。

03

加快海洋蓝碳市场建设的路径选择

对于未来中国蓝碳交易市场如何发展,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宏在2021年7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蓝碳交易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下一步要往两大方向发力:一是推动现在已经被IPCC承认的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海草床、盐沼。在这方面,我们现在有意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中,因地制宜,把可交易的蓝碳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积极推进现在正在探讨的渔业碳汇,还有海洋微生物碳泵等,这都是将来蓝碳交易大有可为的领域。

“渔业碳汇”能在从事渔业生产的同时,捕获和储存温室气体,确实极具优势。

以贝类生态养殖为例,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余祥勇教授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认为,近海贝类生态养殖有望纳入蓝碳市场,也应该纳入碳汇市场,主要科学依据有三点:首先,从固碳学理上看,贝壳本身是一种间接碳汇,贝壳能长时间将二氧化碳封存,形成有效的碳汇;其次,碳汇计量是一个估算的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可核算的;第三,固碳容量可观,在合适的养殖海区,维持海域环境平衡的前提下选择固碳能力突出的贝类品种进行养殖,会对气候调节产生正向的影响。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纪丽娟表示,要积极推进蓝碳资源的资产化进程,为蓝碳市场的建立提供运作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蓝碳资源的投资潜力,通过构建蓝碳金融体系,鼓励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蓝碳领域,缓解财政主导的生态补偿的压力。在降低蓝碳资源开发成本的同时,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更多的收益分流到社区,形成投资—资源保护—蓝碳开发的闭环体系。

相关部门也可出台相关产权激励政策,鼓励各地政府基于本地区的蓝碳资源禀赋吸引私人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及保护工作,立足于现有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海洋综合养殖示范点等项目深化当地社区与私人资本的合作关系,提升其在蓝碳项目监测、运营中的作用和地位。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讯

电脑版|导航

环保设备网 版权所有 ©2017

皖ICP备2020019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