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3 01:58:01 信息编号:K229638 浏览次数:85
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兴起和智能驾驶、智慧座舱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下,车载显示市场需求保持高位增长,这让芯片厂商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车用显示IC产品正成为IC厂商极力发展的产品线之一。
IC厂商眼中的“香饽饽”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娱乐及信息交互需求的升级,车载显示屏行业正逐步走向大屏化、多屏化、联屏化。
Omdia显示面板业务研究分析师蒋与杨对《中国电子报》记者指出,显示驱动芯片在汽车领域主要应用于仪表盘、中控台、抬头显示、后视镜、行车记录仪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兴起和智能驾驶、智慧座舱升级换代,消费者对车载显示屏幕的需求进一步多样化,比如娱乐系统显示、抬头显示等多个车载显示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单车车载用屏尺寸和数量继续上升。未来配备智能座舱的汽车中,可能会增加副驾驶、后排座椅娱乐系统、扶手屏等显示设备,一辆智能汽车所配备的显示屏幕有望多达十几个。
在车载显示市场加速扩容的同时,车载显示驱动IC也迎来爆发期。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芯片将成为未来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增量驱动主力,尤其随着新能源驱动和智能驾驶渗透率迅速攀升,新能源汽车用芯片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1%。
据悉,传统汽车的芯片数量大约为500~600个,随着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市场的增长,芯片数量也将增加至1000~1200个,一些主打智能的车型则需要更多芯片。据调研辰宇信息咨询数据,2022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大约为1645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2733亿元。而在众多车用芯片中,驱动类芯片和通信类的需求占比最高,达16%。
分品类来看,Omdi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LCD车载驱动芯片出货量预计为50200万颗,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52500万颗;2023年,全球AMOLED驱动芯片为380万颗,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3200万颗。
面对消费类IC市场需求疲弱,毛利率逐步走低等挑战,包括车载显示驱动IC内在的非消费类IC市场将维持稳健的增长,成为IC企业重要的逆风动能。
业内人士指出,车用IC产品比、电视等消费类IC产品更具稳定增长的特点,且价格、毛利等也更可观。因此,近年来,IC厂商极力发展车载显示驱动IC。
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背后的推动力
我们先看一下最新的数据预测。在全球显示驱动市场方面,CINNO的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将一扫2022年的低迷,重回正向增长的赛道,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117.9亿美元,相较于2022年的110亿美元,同比增长7.18%。
针对国内的显示驱动芯片市场,CINNO在相关报告中指出,虽然2022年因为因等消费电子显示驱动芯片需求低迷,市场规模降至约368.2亿元,但这种消极的市场情绪并不会顺延至2023年,预计2023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03.9亿元,同比增长9.7%。
当然,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全球显示芯片要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还需要一些时间,好在显示驱动市场没有按照Omdia的预测一泻而下。那么,推动显示驱动芯片重回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从终端市场来看,虽然智能、笔记本电脑和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消费市场依然有库存方面的压力,不过汽车市场带来的增量是非常可观的。2023年,单车屏幕数量将从传统的1块为主流升级到2-3块屏幕为主流,并且部分智能汽车单车搭载的屏幕将达到4块,甚至是超越4块。根据沪电股份的研究报告,预计国内市场单车搭载的屏幕数量将从2020年的1.5块,提升到2023年的1.9块。
除了汽车市场,实际上2023年工控显示、电视、商显和智能终端对于显示芯片的需求都将重回正增长,其中工控显示市场的同比增幅可能接近10%。对于工控显示市场而言,屏幕是人机交互的主要窗口,用量将逐年递增,也将带动显示驱动芯片的用量。
从面板方面来看,OLED驱动芯片市场的增速是较为明显的。Omdia最新报告显示,由于2023年将会有更多的智能、智能手表、OLED电视、便携电脑等终端设备搭载AMOLED屏幕,因此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14%,达到11.6亿颗。同时,Omdia认为,此后的数年里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将逐年增加,在2029年之前都是景气周期,2022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
而在LCD屏幕方面,2023年全球LCD市场将开启新一轮的“王氏周期”,各大厂商的产线稼动率将显著提升,产能大幅提升,这也将带动显示驱动芯片的出货量提升。
另一个可观的增量产品是MLED,包括Mini LED和Micro LED。在Mini LED面板里,驱动芯片模块约占整体成本5-10%左右。随着Mini LED和Micro LED屏幕分区的增加,显示驱动芯片的用量也将继续提升。
综合上述的市场和产品元素来看,2023年显示驱动芯片不会进入寒冬,在多重利好因素的驱动下,产业春天已经来临。
OLED驱动芯片终于国产化
按照数据显示,目前在领域已经有45%左右的的屏幕换成了OLED屏。而预测到2025年排时,这个比例会达到70%。
事实上虽然目前不到一半的采用OLED屏,但旗舰、高端,已经是清一色的OLED屏了。
而在OLED屏领域,韩国企业拿下了75%+以上的份额,三星在小屏OLED屏领域,也就是OLED屏占了75%+以上的份额,而LG则在大屏OLED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当然,国产OLED屏也在不断崛起,比如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等,目前国产OLED屏的份额达到了20%,仅次于韩企了。
但大家要注意的是,除了OLED屏本身外,在OLED屏产业链中,各种OLED屏的制造设备,甚至OLED驱动芯片,都是美、日、台、韩垄断。
特别是OLED驱动芯片领域,中国中国中国中国台湾省厂商、韩国厂商占了少95%的份额,中国大陆厂商合计份额不到5%,就京东方、TCL华星等的驱动芯片,基本上都要靠从台系、韩系厂商那进口。
不过近日传出好消息,那就是国产OLED驱动芯片有了大突破,这次不仅仅是国产出来了,而是采用100%国产供应链的芯片。
100%采用国产供应链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从设计、代工生产到芯片封测等流程实现国产化,在供应链安全保障方面意义重大,这样就完全不用担心被人卡脖子了,谁也断供不了。
这颗芯片是ICNA3512,集创北方推出的,用于OLED曲屏,该芯片为国内IC设计厂商首次推出的支持LTPO(低刷新率技术)、折叠屏和屏下摄像头等功能的OLED显示驱动芯片。
为何OLED驱动芯片能够实现全国产?其实很简单,因为OLED驱动芯片,需要的工艺并不高,目前大多是40nm工艺的,先进的一点也是28nm工艺,采用14nm工艺都非常少。所以100%国产才能够实现。
很明显,这颗芯片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国产OLED屏产业而言。并且这颗芯片也证明了中国完全有能力在众多的半导体领域,建立100%国产供应链,大家不必担心,只要努力,就肯定能够实现,你觉得呢?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3-06-19 16:33
2023-05-13 01:58
2022-09-01 16:06
2022-08-25 09:00
2022-07-20 18:19
2022-07-07 17:12
2022-06-22 06:00
2022-02-24 14:45